一覺醒來,世界似乎都不一樣了,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我的憤怒與不滿,是的,是我的憤怒與不滿。清晨的CNN看到希臘又暴動,FED推出了無限QE,三巴成為了地球上最強的颱風,當我們在關心世界的時候,到底有沒有低頭看看自己站著的土地?

一切源自於昨天的一段談話,前天的一篇標題。

「台灣人淪為澳洲的廉價勞工,其中不乏高學歷的學生。」

這是一個多麼深沉嚴重的問題,我聽到的卻是:「商周就是喜歡唱衰台灣,或是炒作一些議題,我早就不看了,就像我很久都不看中國時報了一樣。」因人廢言,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我也不看商周,也反對旺中集團,但是對我而言,報導的內容是要閱讀過思考過才能做評論的,或許某些媒體的言論普遍偏頗甚至幾近垃圾,那不代表每一篇內容都一無可取。

別讓議題發散掉了,回到澳洲台勞的故事上。

朋友前仆後繼地去澳洲打工遊學,這是原本的美名,Working Holiday,你在當地做點工作,然後賺到一些旅遊經費,四處遊歷體驗人生。有一部分的朋友是這樣,他們在澳洲的時光非常精采,故事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這段經歷確實給他們美好的回憶。

有一部分的朋友不是這樣。

他們在澳洲住在便宜的房子,一群台灣人群聚在一起互相照顧,一天工作十二到十四個小時,澳洲正常的白工他們作,澳洲一些剝削勞工的亞洲雇主提供的黑工他們也做。今天拔豬毛,明天剃羊毛,上禮拜在農場替草莓園翻土,下個月去包裝工廠裝箱。哪裡有工作,就往哪裡去,季節更迭,他們的居住場所也改變。

怎麼了,年輕的草莓族到了國外,怎麼就變得這麼樣的堅忍不拔,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嘛?

不是。是台灣的工資水準倒退十數年,這十數年來物價沒有下降,房租也緩步上升,這七、八年來房價甚至只會漲。在台灣去努力,去賣命,已經只能糊口,存不了錢,買不了房子,結不了婚,生不了小孩,要講娛樂?別鬧了。為甚麼這麼多人寧可去澳洲一天作十幾個小時的勞力工作?因為一個禮拜的薪水扣掉生活支出就能買得起iPhone,在台灣卻要一個月不吃不喝,才有可能賺得一支iPhone的酬勞。這麼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生活就是要往能賺錢的地方去。

年輕人也只是正常人。正常的群體裡頭,有能夠做事願意做事的,也有抗壓性不足只是渾渾噩噩過日子的,抬頭看看現在的社會壯年人口,也是一樣,有能夠帶著大家衝刺的主管,也有成天混吃等死不知長進的討厭鬼。不管甚麼樣的族群,裡頭都是常態分配,沒有那種整群罵不得唸不得的年輕人,也沒有那種全都是草莓的世代。

QE3推出了,資金繼續水漲船高,資產繼續往上漲,物價繼續向上飆,這個島上的薪資水準還是不會動。於是,有錢人的錢靠著資產越滾越多,依舊在高處睥睨一切,熱錢把物價的水位越推越高,沒錢的人逐漸淹沒在水面之下,快要呼吸不到空氣的同時,有家庭、有年紀的出不去,只能憋氣看看能不能憋個兩分鐘,然後被人摸頭稱讚說你們真利害,能出去的人,是不是就要塊陶去澳洲,作那些澳洲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呢?

我們沒有變成台勞,我們已經是台勞了。

ps.輕鬆一點,來個延伸閱讀,「塊陶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llowoc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