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晚上,在Subway的店裡買晚餐,無意間聽到台北市榮登世界十大咖啡之都,主持人用著開心無比的聲音,還提倡著說台北市民應該好好享受這份榮譽,找時間去喝杯咖啡。我聽完之後,只是默默看著Subway香醇無比的阿拉比卡咖啡招牌,一邊默默地結帳。
 
台北,咖啡之都,這你敢信?
台北,咖啡之多,這還說得過去。
 
以咖啡店的密集度來看,無論是Starbucks、丹堤、怡客、85度C這種連鎖咖啡店,或者是McDonald、KFC、Burger King、Subway、全家、7-11這種兼差的咖啡店,甚至是早餐店跟手搖飲料店順便賣的咖啡,再加上其他各個小咖啡店,台北的咖啡店的確是之多,多到隨處可得。
 
咖啡之都?我反對。
 
我不認同台北是咖啡之都的原因,首要就是價格。固然台灣取得咖啡豆的成本高於外國,但是在人工只有1/4~1/5的情況之下,咖啡的價格基本上竟然跟國外差不多,甚至還高過國外,如果再把所得的差異考慮進來,差距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價格不夠親民的情況之下,選擇其實變得很侷限。60元台幣一杯的好喝拿鐵難尋,如果想要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底下,輕鬆喝到一杯好咖啡都這麼困難,何以稱為咖啡之都?
 
其次是器材,使用全自動沖煮的機器,實在很難講品質,只能說穩定。台灣的連鎖咖啡店,或是有提供咖啡的餐飲連鎖店,幾乎都是以全自動的機器在沖煮咖啡,義式咖啡需要的填壓力道,以及粉量的調整,還有沖煮水量的控制,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台全自動沖煮的咖啡機能夠跟需要人工的半自動咖啡幾相比較。台灣,或者說台北,的確是有人工沖煮的好咖啡,但是將銷售全自動沖煮咖啡的店家排除之後,能喝的咖啡就寥寥無幾了。
 
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什麼媒體亂象,什麼拿人家引用部落客文章的新聞當作是正式評選,又或者是突然間把某些東西拿出來說嘴,一副入選十大咖啡之都是他們的功勞等等。
 
說真的,台北可以是珍珠奶茶之都,或者是調味茶飲之都,或者是手搖飲料之都,或者是稱作是這些飲品的世界首都也不為過,卻硬要在咖啡這飲品之上,去高攀那排名,這不知道是舌頭壞了,還是腦袋壞了,或許是自尊壞掉了吧。
 
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昏頭媒體跟昏頭發言人到底說了些什麼。避免篇幅過長,我們就把台灣四大報紙提出來討論就好,免得等我把四台跟其他有線新聞台各個提出討論之後,這篇文章都要寫超過上萬字了。
 
"《今日美國報》指出,東亞有許多城市以咖啡文化和飲品聞名,台北入選為全球十大最佳品嘗咖啡城市,或許會讓外行人感到意外,但其實好的咖啡是台灣文化遺產的一環,新鮮烘焙的高品質咖啡豆已是常態,搭配緩慢、勞力密集式的沖煮方法,鋪陳出了真正的好咖啡。該報並推薦台北市兩家咖啡館,分別是成都路上的蜂大咖啡,以及巴登咖啡天母旗艦店"
 
1.什麼時候咖啡變成台灣的文化遺產了?
2.新鮮烘焙?很多連鎖店的咖啡都放超過一個月,那種大量進貨,就算消耗很大,距離新鮮還是差得很遠,更不要說一堆油不拉幾的咖啡豆,看了我都害怕。自家烘焙?台灣法規很嚴的,地狹人稠的地方,沒有個幾十萬的設備,別想要在市區亂烤豆子。
3.勞力密集式的沖煮方式?這裡我就可以指名道姓啦,基本上我前面有點名的店家幾乎都是用全自動的咖啡機,請問一下緩慢跟勞力密集在哪裡?會有這種感覺單純只是生意好、客人多,所以喝杯咖啡要等很久而已。
 
自由時報
"台北市府發言人張其強說,台北市除了有大型連鎖咖啡店,在大街小巷內還有許多年輕人創業的咖啡店,凸顯北市多元文化的人文咖啡特色。台北市產發局長黃啟瑞說,「台北好禮」行銷活動已列入咖啡,每年辦理咖啡烹調、拉花等比賽,未來還考慮納入類似「米其林」的評選機制。"
 
1.人家強調多元文化的咖啡店文化,是非常反對連鎖咖啡店的,請看看這篇延伸閱讀。
鉅亨看世界─「你好大,我不怕」
2.看到米其林評選就覺得更誇張了,這應該不用我多提。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474127.shtmll 有時候直接連結會失效,可以連下面google的存檔連結。
 
蘋果日報
 
聯合報跟蘋果寫得差不多也就是綜合上述的文字,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也懶得再多加評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llowoc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