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嗎呀我給自己又開了新系列,是不是要累死自己勒?
看著有頭無尾的各系列文,反正時候到了會適度放棄?
晨寫變得有點難,要煮咖啡要煮早餐要趕上班,就換個深夜廢話談吧。
反正第一篇,也沒編碼,沒後續也就當做沒這回事。

我以前很不喜歡獨處。
說真的,家裡人口多,家族聚會多,獨處並不是年紀小的時候的一種偏好。
大一點之後,朋友變成很重要的指標,獨處時間太多,似乎是一種朋友太少的隱晦暗示。
然而,念大學之後,自己一個人的時間多了,自然而然就找到一套模式出來。
又經過了許多時間,每天留些乾乾淨淨的時間去跟自己相處,變得十分重要。
無法「吾日三省吾身」,至少在獨處的時間裡,可以思考每天的行為言語是否洽當。

反省之一。
也不是對人苛求,人嘛,開口總是想抒發情緒。
倘若開口總是負面話題多數,抱怨、責難、不滿、哀傷、委屈、鬱悶,耳朵真的會炸裂。
Make it like a fun story.這就是說話技巧了。
朋友中,有人就能把一件不滿的小事情,講成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
有人能把最劇烈的衝突與紛爭,用誇飾搞笑言語和輕鬆表情,描述成一件趣談。
但是強求又有什麼意義呢?人本不同。
我該學習的是轉化嚕,吸收負面情緒化為正面積極力量,成功了我也就真的能開課了。

思考之一。
人的轉變真的是很大,環境影響,變成習慣之後就一路帶著走。
我以前很喜歡日本的,國高中開始就看日劇、聽日文歌,大學的時候,一年看的日劇超過二十部。
甚至在working holiday這種東西還沒出現的時候,就想去日本打工了,當然後來無疾而終。
去了英國念研究所的時候,同學推薦看美國影集,看著看著,整個人重心好像就拉走了。
工作之後時間當然不像以往那麼多,可是看日劇跟看美劇的時間,完全變成1:10。
是我進步了還是日本退步了又或是美國的腳步邁開太快?不知道。
可以肯定台灣是進步太少,年紀再小一點的時候,冒著被爸媽責備的風險,也要看週日晚間的花劇場:太陽花。
其實我只是很認真在想,Lie to me在MOD是禮拜五晚上八點播很討厭,我很容易看不到。
看禮拜五晚上十一點的重播吧......

沒有結語,也沒有要開示,深夜講堂,閒聊而已。
明天(今天)還要打起精神做完很多該做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llowoc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