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紐約匯市─就業報告萎幅超期 美日元重回檯面身價上漲
美國勞工部報告顯示,6 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幅超乎預期,縮減市場風險胃口,本 (2)日避險性貨幣嶄露頭角,美元和日元兌歐元匯率雙雙走強。
歐洲央行總裁 Jean-Claude Trichet表示,歐元區經過一段穩定期後,將自 2010 年中期開始復甦。
根據勞工部報告,6 月就業人數減少 46.7 萬人,美國勞工 6月失業率上升較 5月更為快速,同時大幅超越分析師預期的 36.5 萬人。失業率竄升至 9.5%。
衡量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匯率,如歐元、日元、英鎊、加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的美元指數,本日創下逾一周的新高點,上增 0.8%至 80.26。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在胡錦濤出席 G8 義大利峰會記者會上,重申「中國希望國際貨幣體系,可在未來實現多元化」,並強調中國希望美元保持穩定,美元今日稍早身價受拉抬揚升。
歐洲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低點 1% 不變,上周央行破紀錄貸款 4420 億歐元 (6210 億美元)予銀行機構,望加強其信貸放款給公司企業和家庭個人的能力。歐洲央行在本月,也將著手斥資 600億歐元,購買新的融資工具「Covered Bonds」。
根據 Westpac Banking Corp. 外匯分析師 Lauren Rosborough 表示,近期經濟數據不甚理想,恐怕將加深市場對復甦的疑慮,歐元區 16 國的貨幣匯率,在 9 月底前可能降至 1 歐元兌 1.33 美元。
==
2.能源盤後─美國就業報告觸發擔憂 美元走強油價落至5周低點
美國勞工部發布報告,顯示 6 月失業人口達 467,000 人,失業率竄升至 9.55,創 1983 年以來新高,促使油價今日每桶下跌超過 2 美元。
紐約 8 月原油期貨進一步下跌 2.62美元,收報每桶 66.69 美元。倫敦布蘭特 8 月原油期貨亦下跌 2.09 美元或 3.04%,收報每桶 66.70 美元。
科威特石油總理 Sheikh Ahmed al-Sabah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油價若漲至每桶 100美元以上,對全球經濟將造成打擊。目前石油市場供過於求,如情況不見好轉,OPEC (石油輸出國組織) 在下次 9 月 9 日高峰會上,「肯定」不會增加出產量。
5 月 28 日 OPEC 於維也納舉行大會時,鑒於擔憂油價飆高,將損害全球經濟發展,決定不削減石油產量,而至 6 月已連續第 3 個月增加出產數量。6 月 OPEC 會員國平均每日生產量為 2823 萬桶,比 5月高出 55000 桶。
根據美國能源部昨 (1)日發布報告顯示,美國汽油庫存量在 6 月 26 日當周,上增 23.3 萬桶至約 2.11 億桶。含煤油和柴油在內,蒸餾油庫存量增加 290 萬桶至 1.55 億桶,創自 1987 年以來新高。
能源部表示,美國 6月每日燃油需求,和去(2008) 年同期相比減少 5.8%。蒸餾油需求減少 9.4% 至每日 340 萬桶。原油庫存量下滑 366 萬桶至約 3.50 億桶。
根據油氣服務商 Baker Hughes (BHI-US)發布數據顯示,美國石油鑽井平台數量增加 10座,或等於 4.6%至 229 座,數量仍不及巔峰時期,去年 11 月 7 日的 442 座。
==
3.貸款再融資案效果不彰 TheMotleyFool:房價遲未落底是關鍵
歐巴馬政府於昨 (1) 日擴大對美國屋主的再融資貸款申請資格,原本積欠抵押貸款於房屋價值 1.05 倍內的屋主才能申請再融資,但於昨日公布的計畫中,條件放寬至房屋價值的 1.25 倍。
原理很簡單,當房價持續下滑,會有愈來愈多屋主陷入困境,所欠債務也將超過房屋價值愈來愈大;而原本華府所推出的援助計畫所能幫助的人也會減少。
投資理財網站《The Motley Fool》指出,以試圖振興經濟的觀點來看,努力挽救房市是很合理的思考。這波金融災難始於房市,也應止於房市。金融業、零售業、營建相關產業的痛苦,都源自於房市問題。
但是從過去1年數據來看,對抵押貸款做出調整後的結果反而不如想像中樂觀。據儲蓄機構管理局 (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 公布資料,於 2008 年第 1 季進行再融資的貸款,在 3 個月後再度違約的有 40.4%,12 個月後達到 63.3%。第 2-4 季再融資貸款, 3 個月後再度違約率分別為 46.6%、50.4%、45.9%。
《The Motley Fool》主筆 Morgan Housel 指出,這意味著,有半數的再融資案件在 3 個月後回到原點:違約。而 1 年後則有接近 2/3 的再融資案件再度違約,令人感到相當悲傷。
持續升高的失業率,是再融資案件出現高度再違約情況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關鍵仍在於房價。
當房屋淨值比抵押貸款金額還低,屋主很可能考慮直接違約算了。因為就算有能力支付每個月的還款、減少債務,最終擁有房屋的卻是銀行,而非屋主。
雖然這麼做會讓屋主信用破產,也讓發放房貸的銀行壓力沉重,但在就業市場如此緊縮的狀況下,身邊留一點錢反而是更實際的選擇。
雖然再融資可能降低了利率,每月支付金額也較少,但對屋主而言,並未減輕債務壓力。而房屋價值的持續下跌,使得再度違約幾乎成了難以避免的結果,也只是讓它延遲發生。
這令人哀傷的循環揭示了一項事實:若想擺脫房市所帶來的問題,就得趕快讓房價找到底部。否則屋主們將永遠負擔不起房屋,經濟活動的遲滯也難見改善之日。
--
好文一枚。
又不想讓房價落底,搞一堆政策苦撐減緩下滑。
但是結果就在於不落底,所有的循環都無法回到正常。
至於可笑的台灣房價,呵呵呵呵,我期待十年後我要買房子的時候房價崩毀。
==
4.運輸設備訂單大增 美國5月工廠訂單上升1.2%
美國商務部周四(2日)公布,由於運輸設備訂單大幅增加,美國5月工廠訂單上升1.2%。
整體訂單數量創2008年6月以來高點。
扣除運輸設備,美國5月工廠訂單僅上升0.8%。
接受MarketWatch公司調查的分析師預估,美國5月工廠訂單為上升1.3%。
==
5.歐洲5月失業率揚升至9.5% 10年來最高峰
歐盟統計局今(2)日宣布,歐元區16國失業率從4月的9.3%上升至9.5%。這不僅寫下1999年5月以來最高水準,更超越經濟師原估的9.4%。
另一份報告顯示,歐洲5月生產者物價年減5.8%,打破歷史紀錄。
根據歐盟執委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評估,雖然歐洲經濟顯現復甦跡象,失業率還是會持續攀升。荷蘭最大金融服務公司(ING-US)昨天說,除了已經宣佈的裁減7000位職工以外,將再砍掉800人。
Daiwa Securities SMBC Europe Ltd.經濟師Colin Ellis稱:「這波衰退歐元區可能會付出沉重代價,就業市場最糟糕的階段尚未到來!」
--
歐美失業率都超過預期的增加,看來加碼買英鎊的機會來了。
==
6.外資、央行齊買匯 新台幣震盪3.3角 收32.947元 大貶1.62角
新台幣開盤勁揚1角,但升幅立刻縮小,同時轉升為貶;午盤暫收於32.820元,貶值3.5分;下午盤開出後,貶幅迅速放大,終場大貶1.62角。
外匯交易員表示,早盤台股上揚,確實有外資匯入,因此推升新台幣匯率;但午盤卻開始出現外資匯出,央行在下午盤也開始跟進買匯,匯銀人士也跟隨外資與央行作多美元,新台幣因此大貶。
交易員表示,新台幣今日盤中最高價位為32.670元,最低為33.000元,上下震盪幅度達 3.3角,似乎在央行第 2季理監事會議後,匯率變得比較有彈性。
若由新台幣 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走勢觀察,1周遠期合約價以折價2分作收,1個月遠期合約價以折價1.1角作收;折價幅度微幅縮小,顯示海外法人對新台幣未來升值的預期小幅降低;交易員也預估,新台幣明日可能會走小貶格局。
==
7.經濟情況未改善 瑞典央行意外再度降息1碼 至空前新低0.25%
瑞典中央銀行周四意外宣佈降息降息 1 碼,將基準 7 天期附買回利率調降至空前新低 0.25%,以提振經濟。迥異於大部分經濟學家預估的維持利率不變。
北歐最大經濟體瑞典,去年陷入 1992 年以來首度經濟衰退,主要因為國內一半生產倚賴的出口業,受到全球經濟下滑打擊需求萎縮。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上周便指出,瑞典經濟下滑程度將超越挪威、芬蘭及丹麥等北歐國,應該考慮提出進一步的賦稅刺激經濟行動,以及放寬貨幣政策。該機構預期瑞典今年經濟將萎縮 5.5%,明年失業率將攀升至 11.4%。
瑞典央行總裁 Stefan Ingves 今年 4 月底,將基準利率調降至北歐國家最低點,並表示預期利率將維持低檔至 2011 年初。
北歐第 2 大銀行 Danske Bank 駐哥本哈根資深分析師 Paer Magnusson 指出,瑞典央行 「不急著升息,反而趨勢相反」。他認為瑞典經濟仍然蕭瑟,成長展望恐較央行的負面預期還糟。
==
8.趁美國車廠疲弱 韓國車廠逆勢成長 市占率翻升一倍
《道瓊社》報導,雖然過去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市場中,曾經一度因為品質低劣而遭人詬病,但HyundaiMotor Co (HYMLY-US、005380-KR;現代)和Kia MotorsCorp. (000270-KR)近幾年來,市占率已在穩定提升中。
自去年10月,至今9個多月以來,因信貸緊縮,金融市場萎縮,美國汽車銷售一路下滑,雖然韓國廠商的銷售量也受影響而下滑,但市占率反而翻升近一倍。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utodata,現代汽車的美國市占率自去年10月的2.5%,提升至今年6月的4.4%;Kia的市占率則自1.8%翻升至3.1%。
雖然仍是落後於底特律三大車廠以及日本車廠,但是現代汽車和Kia的銷售量已經高於歐洲高級汽車品牌,例如Volkswagen、BMW和Mercedes。
這樣的表現令人驚艷,因為韓國車廠不像日本車廠穩定耕耘卡車領域,而美國每銷售6台車中就有1輛是卡車。密西根州Planning Edge的汽車預測主管Alan Baum表示,一旦市場大餅遭現代汽車和Kia吞食,其對手就難以奪回,因為現代汽車和Kia的銷售量下滑程度非常小。
今年上半年,美國車廠銷售量排名前6家為:General Motors Corp(GM-US;通用)、Toyota MotorCorp. (TM-US;豐田)、Ford Motor Co(F-US;福特)、Honda Motor Co. (HMC-US;本田)、Chrysler Group LLC(克萊斯勒)和Nissan Motor Co. (NSANY-US;日產),上述6家的銷售量下滑程度皆介於32%至45%。
然而,現代汽車的銷售量近下滑10.8%,Kia的銷售量下滑程度更低,僅5.9%。
在美國汽車顧問公司JDPower & Associates的調查評鑑中,現代汽車也獲得佳績,在非豪華車品牌車中排行第一,而整體排名則列位第四,Volkswagen (福斯)、Audi(奧迪)、Scion…只能瞠乎其後。
Baum指出,韓國車廠唯一的難題就是美國市場的擁擠。他表示:「每個人都在搶奪市占率空出來的一點點小縫。」
--
韓國人趁勢求取空間,台灣人無時無刻忙著內鬥。
==
9.澳州農經局:電力需求下降 經濟衰退 亞洲熱煤需求10年來首降
據澳洲農業與經濟資源局 (Abare) 日前公布一份報告指出,澳洲政府預測亞洲地區主要進口國家,需求熱力煤將出現近 10 年來首次下降,今年總需求量料達 1290 萬噸,跌幅是 3.3% ,與今年 3 月份所做的預測,下跌 890 萬噸或跌幅 2.2% 還要大。但 Abare 再次強調, 2010 年會重新反彈至需求 2020 萬噸,上升 5.3% 。
香港《大公網》報導,Abare 對日本的預測需求是向下修正。日本今年進口澳洲熱煤減少 1000 萬噸,需求徘徊在 1.15 億噸,與上年同期相比跌 14%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熱力煤買家。
台灣進口熱力煤在買家中排全球第 3 位,今年將減少 360 萬噸,而企穩在 5900 萬噸。但上述減少的部分,會被韓國的大需求量而抵銷,預測韓國今年需求進口煤新增 600 萬噸,至 7500 萬噸,到明年會再增加至 7900 萬噸。
而印度預測會增加出口 18% 至 4000 萬噸, 2010年再上升 17.5% ,至 2017 年得到政府的計劃,增加 1 倍熱力煤發電能力。
至於中國,今年究竟會進口多少澳洲熱力煤,目前很難預測。 Abare 已修訂了中國今年進口總量在 3600萬噸,出口煤會減少 150 萬噸至 3950 萬噸。但中國的熱力煤預期在今年餘下的日子裡進口將很緩慢,原因是與高運費和更高的本土產能有關。
==
10.出口價格萎縮 澳洲5月貿易赤字擴大至4.5億美元 創10個月新高
澳洲統計局周四公佈,5 月份貿易逆差由前月修正後的 2.82 億澳元,擴大至 5.56 億澳元 (4.48 億美元),創去年 7 月以來新高,並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降至 1.75 億澳元。主要因煤礦、小麥及天然氣的出口下滑。
其中出口金額下滑 5% 至 203.9 億澳元,農業產品出口額由 24.6 億澳元降至 23.8 億澳元,非農產品出口額則由 144 億澳元降至 133.5 億澳元。
進口金額亦減少 4%,由前月的 217.9 億澳元降至 209.5 億澳元﹔當中資本產品進口額由 41.9 億澳元銳減至 36.1 億澳元,消費產品由 50.8 億澳元略降至 50.2 億澳元。半成品則由 79.3 億澳元減為 77.6 億澳元。
經濟學家認為,澳洲貿易赤字擴大,幾乎主要與價格相關,尤其是鐵礦砂及煤礦的出口價格。
今年 3 月,澳洲礦場與亞洲客戶達成煤礦合約價格減價協議,同意燃煤出口價格減少 45%,焦媒價格銳減 60%。並與日韓鋼鐵大廠達成鐵礦砂出口平均減價35%協議。
加拿大投資公司 RBC Capital Markets 資深經濟學家 Su-Lin Ong 指出,儘管澳洲經濟成長目前在全球表現仍居領先,國內經濟衰退的情況也較溫和,但全世界整體性的合併經濟下滑問題,可能稍後影響澳洲程度擴大,造成澳洲今年下半出口營收、貿易條件以及企業投資顯著下滑。
==
11.穆迪分析師:10大跡象佐證 亞太地區經濟已復甦(很長,請慢慢看)
中新網報導,穆迪 (Moody's) 經濟網經濟分析師麥樂信 (Matt Robinson) 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撰文精闢分析了亞太地區經濟復甦的 10 大跡象:
跡象一:中國
中國龐大的人民幣 4 兆元財政刺激支出 (占中國 2 年 GDP 的 12% ) 以及巨額貨幣政策,正在支撑著中國國內需求再現活力。中國 5 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强勢增長 8.9% ,汽車業產值以 35% 的增幅領漲。
中國 5 月份零售額加速增長,而今年前 5 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暴增 32.9% 。這種增勢提振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帶動全球經濟走出衰退的觀點。世界銀行 (World Bank) 近期將 2009 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 6.5% 上調至 7.2% ,這一消息隨即帶動市場走高。
跡象二:金融市場
穩定金融體系的舉措提振了市場信心,金融市場的波動已經顯著平緩。政府擔保緩解了市場對違約風險的擔憂,而央行已經竭盡全力地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的流動性。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股票市場也在反彈,債券價格走低,帶動收益率急劇上揚。
反映全球信貸市場壓力的關鍵指標已經回落到了接近 2007 年中的水平,這些指標包括紐約的泰德價差(歐洲美元利率與 3 個月美國國債的利差) 、倫敦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和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利差以及東京的東京銀行同業拆款利率與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利差。
跡象三:大宗商品市場
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走出了今年早些時候的低點。在去年下半年下滑將近 60% 之後,今年 2 月中旬以來,包括倫敦金屬交易所六大工業金屬的指數上漲了超過40% 。銅價今年已經上揚了將近 50% 。而在中國經濟已經重拾升勢的令人振奮的數據推動下,賤金屬價格也不斷走高。
跡象四:房地產業
與歐美相比,亞太地區的房地產行業顯得更具活力。澳大利亞住房貸款申請數量較去年 9 月低點回升了25% ,建築許可過去兩個月增長了超過 10% 。類似地,印尼房地產價格一直保持著强勢;香港今年住房銷量回升了 15% ,而紐西蘭和新加坡的住房需求也顯現出了令人振奮的現象。
但隨著亞太地區的失業問題上升,房地產業可能會面臨壓力。不過,地產市場的穩定將對消費者信心產生積極的影響,最終將給家庭支出帶來提振。
跡象五:破產數量
今年 5 月份,日本的破產案數量 1 年多以來首次出現下滑。這一指標與日本經濟好轉的其他現象相互呼應:日本消費者信心已經從歷史性低點回升,工業產值也正在持穩。
香港 5 月份破產申請較上年同期增加了 53% ,轉移了人們對當月破產申請較上月減少 4.9% 的關注。韓國 5 月份破產申請連續第 5 個月減少,降到了 20 個月來的最低水平,較去年 12 月創下 4 年高點的情況出現了顯著好轉。
跡象六:商業信心
經歷過 2008 年金融危機帶來的恐慌,亞太地區的商業信心遭到了動搖。不過,近期調查顯示,該地區的商業信心已經持穩,一些反映商業信心的指標已經轉為正值。澳大利亞 5 月底的商業信心指數出現了 2001年以來的最大升幅,而紐西蘭的商業信心指數同樣大幅上揚。
不過,商業信心的回升可能主要反映的是對全球經濟得以避免蕭條的一種集體性釋然感,而不是對經濟增長的普遍看好。與此同時,很多信心指標仍然處於負值,表明不斷下滑的商業投資會在未來數月施壓於經濟活動。
跡象七:就業
儘管失業人數仍在不斷增加,但亞太地區的失業率一直低於美國和歐洲。香港失業率從 1-3 月的 5.2%上升至 2-4 月的 5.3% ,但升幅慢於預期。新加坡關鍵的建築業和服務業正在招聘工人。
跡象八:工業產值
亞太地區的製造業產值水平似乎正在持穩。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工業產值指標均出現了回升,因為此前當地製造商大規模的削減庫存舉動使得現在它們必須加大生產才能滿足新的訂單需求。與此同時,日本 4 月份工業產值較上月增長了 5.3% ,是該指標 1953 年開始編制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
領漲該數據的是汽車等行業;得益於日本政府推出的「舊車更新提供現金補助」的援助計劃,日本汽車銷量得以開始回升。
跡象九:消費者信心
亞太地區的消費者信心已經從去年年底的穀底顯著好轉。在 2008 年 6 月觸及周期性低谷後,印尼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一直在穩步走高。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類似指數也在不斷好轉。但家庭的信心狀況依然脆弱,尤其是在失業問題不斷上升的大環境下。如果經濟停止復蘇或是出現負面金融事件,積極人氣可能會就很快消散。而且,在經濟遭受嚴重下滑之後,
跡象十:貿易
亞太地區近期的外貿情況令人振奮。經歷了此前出口同比下滑多達 50% 之後,幾個國家的出口下滑步伐已經放緩。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菲律賓、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地區的對外發貨量已經明顯邁出了低谷。
但出口方面並不都是好消息。很多國家仍在承受著美國和歐洲消費需求萎縮帶來的衝擊。在印度、馬來西亞以及 (或許最重要的) 中國大陸,出口同比數據仍在不斷惡化。
麥樂信指出,鑒於中國大陸經濟影響力不斷壯大,亞太地區很有可能會比其他地區更快地走出經濟下滑。亞太地區的經濟復蘇現象值得關注,但我們同樣也需要對有可能影響經濟復蘇預期的警告和限定性條件予以重視。
==
- Jul 03 Fri 2009 08:49
7/3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