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版的「偵探伽利略」是種帶著科學趣味的推理案件。
雖然每一集的公式相同,但是不同的手法與線索頗能帶來新意。
尤其劇本改編者,讓男女主角慢慢發展出一些曖昧氛圍,這是大眾的喜好吧!
主角發動威能使用物理知識解出線索,再配合實驗證明。
讓人信服之外,也表達出這位科學家偵探的特色。
日劇裡頭,對男女主角特色刻畫、威能加強,還有形象塑造非常重要。
畢竟收視率壓力仍是一大問題,沒有這些最基本的包裝,很難在最初吸引觀眾。
不過也拜此物理偵探題材相當有特色,才能創下良好的口碑與效果。
電影版的「偵探伽利略」,則是將一切回歸到人性的推理案件。
其中的落差並不是兩套劇本改編者所造成的。
而是故事原作者東野圭吾大師,本身在寫此系列作時就有不同的風格。
東野圭吾大師的作品經常改編為日劇,我也曾看過被稱為經典之一的「白夜行」。
特色就在於對人性的刻畫描寫,筆法相當具有風格而且深入。
說到電影版的「偵探伽利略」,其實與日劇版可以說是兩個作品了。
節奏全然不同,日劇版的男女主角曖昧氛圍幾近刪除。
更不用說,其實看完整部戲,會深刻感受到,真正的主角是另外兩人。
日劇版本的原男女主角,福山雅治與柴崎幸算是俊男美女又具有戲劇實力的選角。
福山扮演了完全理性的物理教授,精通各種體育活動,當然不忘帥氣。
柴崎幸則因為飾演改編過的角色,雖然依舊搶眼,重要性卻略顯單薄。
聽到電影版選角挑了堤真一和松雪泰子,最初只認為是卡司噱頭。
想不到看完電影後,才深深感受到電影版選角的精妙。
堤真一的精湛演技,完全把角色的各種層面表現至超水準。
松雪泰子雖然相較之下揮灑空間較小,卻也有亮眼表現。
而原本大力宣傳的男女主角,最後卻變成襯托此兩位配角的綠葉了。
「嫌疑犯X的獻身」,我一直對片名有所誤解。
直到整齣戲看了通透,才知道片名簡短的幾個字,的確是把故事主軸說得一清二楚。
當然,這部電影還是有一些缺點。
譬如一直以來,我看日本電影總認為步調在中段時會異常緩慢。
為了強調微小的事件,卻用了太久的情節,或是一個鏡頭用太多秒。
這些東西太過細膩,有時候很難發現在表達什麼。
雖然回頭去看會覺得伏筆很仔細,可是第一次欣賞時往往一頭霧水。
不過,整部戲的風格真的很棒。
推理的部分也讓人困惑不少,然而越去思考,卻越發現故事強調人性的部分。
真的是部好片,有卡司、有戲精、有懸疑的氣氛、有推理的對立。
最後,也讓我感動到深深不已,看來該去敗原著了:P
敗完原著,不過書送人了:P
很仔細把原著嚼完一遍,先看電影才看小說有點可惜。
該怎麼說呢,畢竟不知道謎底是一大爆點。
兩相比較,電影是稍微比小說有洩一點底,但是都是好作品。
小說裡頭,很細膩地把每個角色的感覺敘述出來。
這是電影所做不到的,電影裡頭的配角,多半會變得像是花瓶一樣。
畢竟時間有限,配角的立體性消失也是可以理解。
電影所做到的優點,就是把小說的精神顯現出來。
主要人物的互動、場景,都讓人感覺到那種完全忠於原著的優點。
這是通常是電影改編的一大地雷,不是改太大就是因為忠於原著而太死板。
這部電影卻能夠在些微修改中,透露出主角們的感情變動。
當然,演員們精湛的演技是一大幫助。
電影在餘韻的部分拿捏的很得宜,靠著音樂及最後流動的畫面,把情緒延續著。
想著,這樣最單純的計謀,最奉獻的愛情,帶來的震撼。
並且在豁然開朗的情況下,回想整個故事的糾葛。
小說因為結束了就結束了,闔上書冊的那一刻,還要怎樣留在書裡就是個人習慣。
不過電影中段有某部分劇情非常多餘,小說有一段很好的轉折卻又沒放進去。
無論如何,東野圭吾寫出了很好的作品。
文字並不艱澀,角色塑造清晰立體,推理也能令人迅速理解。
再加上,這部作品放入了愛情,雖然實際描述並不多,卻隱隱埋藏在整本書裡。
值得一看囉。
- Apr 04 Sat 2009 00:46
偵探伽利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