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早安,英國,晚安。
莫名其妙來個開徵證所稅的消息,台股驗證了不會跌的實力。
全球股市在這一波牛市之下,還可以走多遠呢?
我學到的教訓是,不要想哪些錢沒賺到。
而是要去思考怎樣減少虧損。
希望在這一波下來之前,我能適時閃開。

==
1.紐約匯市—美經濟復甦力道仍弱 美元貶至14月新低
由於投資人看準美國經濟,在由亞洲和其他商品生產國帶領的全球經濟復甦中將殿後,美元因此貶至 14 個月來新低。
歐元匯率創下自 2008 年 8 月以來的新高,兌美元升至近 1.49 美元價位。當時,由於雷曼銀行倒閉使全球金融系統近乎崩潰,也引發美元搶購熱潮。
星期二 (13日) 歐元兌美元升 0.4% 至 1 歐元兌 1.4826 美元,先前更一度升至 1.4876 美元價位。分析師認為,1.4968 美元價位是下一個關卡。
英鎊兌美元則升 0.6% 至 1 英鎊兌 1.5889 美元。另外,美元兌日元則貶值 0.1% 至 1 美元兌 89.78 日元。另外,美元兌加元以貶至 14 個月來低點,至 1 美元兌 1.0268 加元。
不過,加拿大總理則對加元走強表示關切。分析師認為,加元強勢升值或許會迫使加拿大政府干預匯市。
由於企望美國以外經濟體會強勁復甦,油價和金價雙雙上漲,而和商品掛勾的貨幣,如加元、巴西里拉需求仍維持高檔。
投資者擔心,美國由於就業市場狀況不佳和經濟可能會花費長時間復甦,很可能在進入 2010 年時仍維持近零的利率。這將使得美元成為低收益貨幣,缺乏持有的吸引力,而一旦其他主要央行開始升息,此情況還會加劇。
美國聯準會副主席 Donald Kohn 星期二強調,美國利率現階段還是會持續維持在低檔,美國經濟復甦緩慢代表通膨現階段還不構成威脅。
瑞穗實業銀行資深外匯交易員 Hidetoshi Yanagihara表示:「人們對於在第 4 季之後的全球經濟成長持樂觀看法,因此資金紛紛由美國出走,美元兌其他貨幣則貶值。且這情況應會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當聯準會繼續維持超低利率的狀況下。」
本周還會有許多大企業公布財報,如若財報亮眼,會進一步增加投資者的風險承受度,將使得美元走勢更加疲軟。
聯準會也將在本周三宣布其政策,投資人將高度關注聯準會的下一步政策是要調高利率,還是要釋出更多資金湧向市場。
不過,很多投資人皆預期美國政府應不會做什麼來支撐美元升值,頂多只是重複「強勢美元」的口號,因為美元走弱有助於疲軟的經濟,還可增加出口收入。
ING 的外匯交易主管 John McCarthy 說:「就因為美國政府默默,不提及此議題,所以人們認為美國政府不會做任何措施支撐美元匯率。」
==
2.能源盤後—OPEC調升明年原油需求 美元走弱 油價站上74美元
由於 OPEC 調升 2010 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美元走弱,刺激商品需求增加,使得原油價格站上每桶 74 美元,達 7 星期以來最高。
OPEC 預測 2010 年全球經濟復甦,將可增加讓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加 70 萬桶,達 8493 萬桶。先前,在美國能源署 (EIA) 也調升 2010 年全球原油需求後,OPEC僅預測每日增加 20 萬桶。
美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 88 美分至每桶 74.15 美元。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則上漲 1.04 美元至每桶 72.40 美元。
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匯率貶至 14 個月最低,也有助於推升黃金和原油等依美元定價的商品價格。
儘管原油期貨連續 4 個交易日上漲,不過由於投資人對於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仍有所疑慮,所以油價仍未能突破每桶 75 美元的一年高點。
由於日用品巨頭嬌生 (JNJ-US;Johnson & Johnson) 財報數據令人失望,美股周二皆下挫。而石油價格對此企業財報數據都相當敏感,因為這攸關經濟是否已全面的復甦。
花旗期貨分析師 Tim Evans 表示,美元走弱是油價上漲的原因之一,不過油價也與美股指數相關連。
另外,美國的寒冷天氣也刺激油價上漲。美國氣象局預測本季的第 1 波寒流襲擊東北部和中西部,使得燃料油需求量較平常激增 43%。
--
近日來高點,美元貶值台幣又守住不升值,油價又往上漲。
台灣的國內油價搞不好會直逼當初每桶140美元的時候喔。
這樣就不禁開始懷疑,浮動油價是怎麼算的?一點都不合理。

==
3.經濟復甦 OPEC預期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上升近1%
OPEC周二說,在中國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帶動下,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將使得全球原油需求上升近1%。但OPEC警告經濟復甦的速度,仍極不確定。
在公布的10月月報中,OPEC說全球原油需求預期每日成長70萬桶至8490萬桶。該報告的每日需求較9月報告提高了20萬桶。
「由於OECD與中國經濟表現近來改善,原油需求預期亦高於稍早預估,」OPEC說。但OPEC亦表示,2010年經濟復甦將緩慢且疲弱。
「明年原油需求成長中,大部份係發生在非OECD國家,主要是中國,中東,印度與拉丁美洲。」
上周,國際能源總署(IEA)公布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將達每日8610萬桶,較今年上升1.7%。
==
4.德國10月投資人信心意外下滑 回歸經濟現實
德國10月投資人信心意外下滑,為3個月來頭一糟,市場擔心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復甦綠芽依然「脆弱」。
ZEW歐洲經濟研究中心宣布,用來預測未來6個月走向的投資人與分析師預期指數,從9月的57.7降至10月的56。經濟學家原估增至58.8
由於德國經濟逐步脫離二次大戰以來最慘烈的衰退,從今年3月初算起,DAX指數累漲57%。
根據德國央行的評估,儘管第三季可能會加速成長,但有鑑於失業人數竄高、振興措施退場及歐元匯價走升,回春步調可能會相當溫吞緩慢。
ING Groep經濟學家Carsten Brzeski表示:「現在樂觀主義已經逐漸讓路給現實主義,德國經濟即將進入較平靜的水域,今天的數據並沒有出現會陷入蕭條的理由。」
ZEW當前經濟形勢指數從9月的負74降至10月的負72.2。報告出爐之後,歐元漲勢收斂,倫敦時間13日上午10:43,小漲0.1%報1.4792美元。債券行情小幅變動,10年期德國公債殖利率報3.17%。
==
5.物價壓力減緩 英國9月通膨率降至5年最低
英國9月通膨率降至5年來最低,降幅甚於經濟學家預期,一個世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減輕了整個英國的成本壓力。
國家統計局今天宣布,消費者物價年增1.1%,上月為1.6%。經濟學家原估1.3%。跟前月相比,這是1996年開始統計以來第一次9月物價沒有出現變動。
在經濟經歷5個季度的緊縮走勢之後,為了振興經濟,英國央行本月決議1750億英鎊(276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畫維持不變。
英國商會今天表示,英國第三季恐怕尚未脫離衰退,央行應該考慮購買更多債券,為經濟回春護航。
BNP Paribas SA經濟學家Alan Clarke認為:「有鑑於高失業率和通膨壓力減緩,央行大概會擴大寬鬆政策。」
通膨數據出爐之後,英鎊匯價貶至94便士兌1歐元,為3月27日以來首見。倫敦時間13日上午10:10,報93.94便士。英鎊貶值0.5%報1.5726美元。
--
最好是不要通膨……不然我不是日子越過越苦=.=
==
6.澳洲對中國好感降溫 5成不滿對中投資過多 籲踩煞車設限
根據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澳洲對中國的態度已逐漸降溫,調查顯示有 50% 的民眾認為澳洲在中國的投資過多,半數人口甚至主張應限制中國的影響力。
澳洲在 1972 年為首批正式承認中國的國家,目前中國為澳洲第二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總值達 530 億美元。
但由於先前澳洲反對中國收購該國的礦業公司,加上中國以非法從事間諜活動逮捕力拓員工,導致中澳兩國間近幾個月來關係相當緊張。
這項進行第 5 年的「澳洲與世界」調查,是由澳洲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提出。今年調查結果中發現,有半數的澳洲人認為澳洲政府在中國已進行太多投資,但仍有 42% 的澳洲民眾認為這項做法是對的。
調查更要求澳洲人對各國的好感打分數,結果中國僅得到 53 分,遠低於 2006 年的 61 分,顯示澳洲人對中國的好感逐漸降溫。相反的,澳洲鄰國紐西蘭得到 83 分,美國則有 67 分。
這項民調還發現,有 40% 的澳洲人擔心中國逐漸朝向世界大國發展的趨勢,恐怕會對澳洲的自身利益產生關鍵威脅,而這項比例較 2006 年的調查結果上揚15%。
當中雖然有 57% 的人認為,在未來 20 年內中國不可能對澳洲產生軍事威脅,但依舊有 41% 的人認為這項假設有可能發生。
此外,有 91% 的澳洲民眾認為總理陸克文應該與中國進行友好合作與接觸,但也有 46% 的民眾認為澳洲政府應該積極限制中國的力量。
==
7.FAO:糧食價格仍維持高位波動 甚至不排除再往上攀升
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周一表示,糧食商品價格中期可能還會繼續維持高位波動,甚至重蹈 2007-2008 年間糧價急劇上揚的覆轍。此外,至 2050 年全球糧食必須再增產 70%,才有辦法滿足不斷成長的人口需求。
在 2006-2008 年間,國際市場的基本糧食商品交易價格急升 60%,糧價更是翻漲一倍。
2008 年中期,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價格更攀升至近 30 年來最高峰,引發某些國家內部動亂與糧食囤積的情況。此外,某些富裕國家進口的米糧,甚至是來自那些最為貧窮的國度。
正因糧價暴漲,農產品大力輸出,引發全球各地飢餓人口急速上揚,至今已超過 10 億人。
糧農組織在羅馬總部舉行的論壇報告中指出,雖然現今糧食售價已經回落,不過價格仍高,不太可能跌破 2006 年水準。報告中更強調:「以現有的中期和長期預測來看…意味著糧價中期內可能會繼續高於 2006 年的水準。」
報告上的圖示也指出,在商品價格方面,例如小麥、大米、油籽與精製糖,預估直到 2018 年以前,仍會一直高於 2006 年的水準。
面對下個月將舉辦世界糧食首腦會議,糧農組織表示,全球糧食商品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依舊不穩,甚至會像 2007-2008 年的商品價格一樣,再度往上攀增。
對此,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負責全球經濟發展的資深研究員 Homi Kharas 針對上述說法直接指出:「我認為這情況發生幾乎是無可避免」。
他表示,去年引發全球糧食價格危機的主要原因為乾旱、能源價格波動、美元不穩定和市場投資活動等,如今這些因素可能再度推動糧食價格上揚。
也就是說,接下來不管是農產品供應短缺、商品投機情形或短期石油價格上揚,都可能破壞原先的供需平衡,對整體市場造成傷害。
糧農組織更指出,直至 2050 年世界糧食產量還需要增加 70%,每年投資 830億美元,才能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人口。根據估計,屆時全球人口將高達 90 億人。
==
8.復徵證所稅?財政部:縱使賦改會決議復徵 也會有配套並須修法
有關今(13)日報載恢復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財政部晚間發布聲明稿表示,現階段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係將「資本利得課稅問題」列為研究議題進行研究;證券交易所得應否課徵所得稅,僅為資本利得課稅問題研究項目之一,目前尚屬討論階段。
財政部表示,依研究期程,本項研究議題預計於今(2009)年11月底完成。依賦改會運作方式,本案依序須提工作會議,委員及諮詢委員聯席會議及委員會議充分溝通、討論,因此,未來是否恢復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還須等到與會學者及相關部會代表充分討論,並且取得共識才會作成決議,且縱使經賦改會討論決議復徵,未來仍須規劃實務可行之配套措施,於取得社會共識後,透過修法程序完成立法。
財政部強調,稅額條例第7條已將營利事業之證券交易所得納入營利事業基本所得額;同條例第12條亦已將個人買賣未上市(櫃)股票之證券交易所得納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計算基本稅額。故現行稅制已具適度處理有關證券交易所得之課稅問題之機制。
--
要課就課,沒在怕,有賺就繳稅,沒賺就不用繳,很合理啊。
我打賭怕選票跑怕股市崩盤不敢徵收。
台灣真是所有法律規章都為有錢人而設定……

==
9.外商銀行回補美元 新台幣匯率終場小貶1.2分 收32.302元
新台幣匯率今 (13)日受到外商銀行回補美元的影響,終場貶值 1.2分,收 32.302元,本日新台幣匯率以32.290元開出,盤中最高價為 32.240元,最低價為 32.318元;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為 8.22億美元,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為 3.29億美元,合計成交量 11.51億美元。
外匯交易員指出,今日台北匯市仍然呈現區間狹幅震盪,早盤受到出口商拋匯,以及國際美元稍微走弱的影響,新台幣匯率開盤小升 5分,來到 32.240價位,但央行開始微幅買進美元,加上外商銀行也回補美元部位,使得新台匯率緩步走貶,終場小貶 1.2分,收 32.302元。
外匯交易員進一步表示,新台幣匯率今日在 32.300附近價位有許多掛單,造成要擴大貶值的壓力,而且目前一個月期 NDF折價近 2角,顯示短期市場還是看升新台幣匯率,但市場上仍不敢太過積極的操作,以至於追價意願不高,主要原因還是深怕央行來個「突襲」。
--
台幣被阻升了。
不然我覺得破32之後買美金真的還算不錯。
央行下重手果然有用,但是光靠匯率作帳,這樣出口商就有救嗎?
太難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ellowocean 的頭像
    yellowocean

    耶魯歐迅實業

    yellowoc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