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拉拉完之後又洗刷刷了,大家都一臉慘綠。
怪我一錯再錯學不會,該出要出,不要搞得後悔。
又一次……真不妙。
禮拜一看看怎麼辦吧。
至於全球經濟?
大家都對抽銀根有恐懼,但是不可能一直放縱資金浮濫啊。
不但會製造出股市蓬勃,好像景氣復甦的假象。
還有很大的可能造成通貨膨脹。
看下去吧……

==
1.紐約匯市─振興政策消退 風險需求降低 美元與日元上漲
日元與美元兌歐元上漲,擴大四周來第一周上漲的漲幅。由於振興經濟措施減少,擔憂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受阻,風險性資產的需求降低,美元與日元因而上漲。
日本央行說年底將停止買進公司債,日元兌主要外幣因而上漲。加拿大經濟於8月意外下降,加元兌美元創逾一周來最大跌幅。
分析師說,許多投資人進行同樣的交易,即放空美元,買進風險性資產,預期年底前,他們將軋平部份倉位。
台北時間02:45 日元上漲2.3%至132.45兌1歐元,昨日為135.51。美元上漲0.7%至1.4723兌1歐元,昨日為1.4822。日元上漲1.6%至89.97兌1美元,昨日為91.41。
瑞士法郎稍早下跌0.4%至1.5173兌1歐元,預期瑞士央行將干預,阻止瑞士法郎擴大漲幅,價位因而下跌。而後瑞士法郎少有變動,報1.5104兌1美元。
加元下跌達1.6%至1.0838兌1美元,創10月20日以來最大盤中跌幅,政府報告顯示加國8月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0.1%。分析師預估為上升0.1%。
分析師預估,年底時,加元可能上漲至1.05兌 1 美元。
預期投資人將減少利差交易,日元上漲3.6%至64.67兌一紐元,美元上漲1.7%至89.98美元兌1澳元。所謂利差交易係指,借入低利率貨幣,如日元與美元,轉投資高收益資產。
日本基準利率為0.1%,美國更低至零水平,使得日元與美元成為投資人願意借入的貨幣。澳洲基準利率為3.25%,紐西蘭為2.5%,歐元區為1%。
本周,日元兌歐元上漲4.1%,美元上漲1.8%,為10月2日以來,首度上漲的一周。
日本央行決議一如計劃,結束購買商業本票與公司債,同時延長資產擔保貸款至3月31日。決策官員並決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昨日完成了3000億公債購買計劃,結束了七個月的買盤。該計劃有助穩定房屋市場,阻止借款成本上升。
歐洲央行委員Weber昨日說,決策官員可能減少提供長期貸款予銀行業。挪威央行本周調高目標利率一碼至1.5%,成為歐洲第一家今年升息的央行。
分析師說,央行正逐漸取消振興方案,可能是投資人規避風險的主因。
==
2.能源盤後─經濟數據錯綜 美元走堅 原油收低2.87美元
原油期貨周五大跌3.6%,美國經濟數據錯綜及美元走堅,壓低了原油價格。但10月,原油價格仍上漲,疲弱的美元支撐了大多商品上揚。
紐約12月原油收低2.87美元,或3.6%,至每桶77美元。
但10月,原油仍大漲9%,美元疲弱及全球經濟復甦,為市場利多。
美國9月消費者支出大幅下降,增加了早場壓力。同時,二項通貨膨脹指數--就業成本指數與個人消費支出--均符合預期。
周四,數據顯示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年率達3.5%,支撐原油價格上漲3.1%。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一年來首度成長,亦為二年來最強勁成長幅度。
分析師說,投資人對經濟復甦的強勢仍感到擔憂,近來的庫存數據顯示原油需求一直疲弱。
美國股市周四上漲後,今日大幅下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大跌逾250點。
美元則因有避險買盤,價位上漲。美元指數上漲0.5%至76.317。
消費者信心指數與地區製造業指數改善,並未能使賣壓反轉。密西根大學公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至70.6,小幅高於預期,前次預估為64.4。
芝加哥10月採購經理指數上升至54.2%,9月為46.1%。該指數高於50%代表整體業務擴張。
11月新配方汽油下跌7美分,或3.5%,至每加侖1.94美元,11月熱燃油下跌7美分至每加侖1.98美元。
12月天然氣下跌2美分至每百萬Btu 5.04美元。
==
3.密西根大學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至70.6 高於預期
根據周五公布的路透/密西根大學報告顯示,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已見改善。
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至70.6,10月初為69.4。
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估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上升至70.5。
但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仍低於9月所創的73.5。
==
4.美國芝加哥地區10月採購經理指數上升至54.2
芝加哥地區10月製造業活動明顯改善。
芝加哥地區10月採購經理指數上升至54.2,9月為46.1。
該指數高於50代表整體業務擴張。
10月新訂單與生產指數亦大幅上升。
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被視為是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指數的領先指標。
ISM將於周一公布10月製造業指數。預估ISM的10月製造業指數上升至52.8,9月公布值為52.6。
==
5.舊車換現金計劃結束 美國9月消費者支出下降0.5%
美國商務部周五預估,由於政府的舊車換現金計劃結束,美國9月消費者支出因而大幅下降。
9月實質消費者支出(經通貨膨脹調整後)下降0.6%,連續第四個月下降。
以目前美元價位為準(未經通貨膨脹調整),則9月個人支出下降0.5%。
未經通貨膨脹調整,美國9月個人收入持平。
接受MarketWatch公司調查的分析師平均預估,9月個人支出下降0.4%,個人收入下降0.1%。
由於支出下降快過收入,美國9月個人儲蓄率上升至3.3%,8月為2.8%。
==
6.美國第三季就業成本指數較第二季上升0.4%
美國勞工部周五公布,美國第三季就業成本指數--衡量私人企業薪資與福利的廣泛指標--創下最小年率上升幅度。
美國第三季就業成本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1.5%,創1982年政府開始追蹤該數據以來,最小升幅。
第三季薪資成本較去年同期上升1.5%,紅利成本較去年同期上升1.6%,均創新低。
第三季就業成本指數較第二季上升0.4%,符合分析師預估。
第三季紅利成本較前一季上升0.4%,薪資成本較前一季上升0.4%。
==
7.加拿大歐盟攜手策劃FTA 盼攻下美國市場 對抗金磚四國
今年春天,加拿大總理 Stephen Harper 與捷克總理 Mirek Topolanek 在布拉格會見了歐盟官員,召開了一場歐盟-加拿大峰會,他們在此共同醞釀了一個 21 世紀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計畫 (FTA)。
《Fortune》報導,加拿大和歐盟在上週的第一輪談判已取得圓滿成功,雙方樂觀地認為,最快在明年夏天即可簽署協議。
加拿大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將可對抗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這金磚四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力量。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 專家 Steven Schrage 表示︰「美國將在貿易方面失去其領導地位,除非它提出一個新策略,並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與歐盟整合在一起。」
加拿大和歐盟之間每年的雙邊貿易約為 1000 億美元,低於加拿大與美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的 20%。然而,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和歐盟貿易區總人口有近 10 億人,佔年度 GDP 的 35.2 兆美元,是世界總量一半以上。
消除關稅只是自由貿易中的其中一件難題,加拿大製造商暨出口商協會 (Canadian Manufacturers & Exporters;CME) 總裁 Jayson Myers 表示︰「經濟一體化才能帶來最大利益。」這代表國外直接投資必須增加,加強勞力流動性和充分利用政府採購。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統計,與東協 10 國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的 GDP 相較之下,中國和印度在 2008 年 GDP 達到 7 兆美元。這對經濟霸主西方國家來說,似乎不是個迫在眉睫的威脅。但是,亞洲也沒有閒著,該地區在過去 10 年內簽署了約 140 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更重要的是,東協和中國將於 2010 年彼此關稅減免,另外,印度與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協議計畫後,將使印度在未來 10 年內,在貿易區域創造出 3 億人口的商機。高盛估計,2050 年時,全球3大經濟體將是中國、美國和印度,與現今美國、日本和德國相比,是一明確轉變。
不過,北美和歐盟的貿易協定可能會遇到強勁對手。CIBC World Markets 首席經濟學師 Many Grauman 表示︰「美國不太可能簽訂該協定,因為加拿大比美國更依賴以出口的方式獲得經濟成長。」
Schrage 說︰「加拿大與歐洲的自由貿易協定可能會遭遇困難,然而現有交易項目將不太會有問題,前布希政府雖準備與其交易但以失敗告終,然而現在掌握權在歐巴馬政府手裡。」
WTO 努力在多哈談判中降低貿易阻礙,然而卻已碰壁。主要原因是,以歐盟、美國和日本為首的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如印度、巴西和中國的農業與工業關稅新規則無法達成協議。
為了讓西方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WTO 曾試著提供額外獎勵,然而此一方法最後卻失敗了。隨著美國保護主義情緒升起,自由貿易協定要在美國拓展疆界,短期內可能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
我們也想簽,就只能靠ECFA這個鳥……
唉,不是國家真慘,只可以被人家玩弄著。

==
8.日本央行開始收手金援 惟企業貸款計畫將延至明年3月終止
日本央行在周五 (30日) 開始撤出對信貸市場的援助,但面對政府壓力,決定將關鍵的貸款計畫延長執行 3 個月,持續支持企業營運,直至經濟狀況更加穩定。
政府在最近幾日,已承認日本央行有權利決策自身行動,但仍對其維持極低利率,以支持脆弱經濟的政策抱有意見,且持續施加壓力。
央行已決定,在 12 月終止購買商業本票和公司債券。央行先前廣泛使用貸款政策,提供銀行機構 0.1% 極低利息的貸款,現決定在明 (2010) 年 3 月停止此策。
日本央行理事水野溫氏 (Atsushi Mizuno) 對央行撤出援助市場政策一事抱持反對意見。
如同市場普遍預期,日本央行會議表決後,一致決定將基準利率保持在 0.1% 的低點。
央行總裁白川方明下午將召開記者會,發表他個人的意見觀點。
日本央行將基準利率持續保持在接近零的低點,並在 7 月時宣布延長執行緊急救市措施,自去 (2008) 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分為數個階段實施。
但信貸市場正逐漸回復,企業債券的拍賣乏人問津,日本央行一直在找尋機會退出救市措施。
自全球陷入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至今,世界各國的央行已開始研討,希望把握適宜的退場機制時間。
--
又多一個開始收手的,大家是不是都急了點?
看起來2010年並不是一個很好過的年,刺激方案都撤了,有好看了。

==
9.澳洲9月商業信貸持續放緩 月減1.3%創近一年最大萎幅
9 月澳洲商業貸款緊縮情況惡化,為信貸市場體系的健全帶來隱憂,而央行趨向調升基準利率之舉,也引發市場民眾議論。
根據澳洲央行周五 (30 日) 發布資料顯示,9 月商業信貸經季節調整後,較上一個月縮減 1.3%,連續第 8 個月呈現萎縮,也是自去 (2008) 年 12 月至今,最大的一次月度減幅。
提供給私營企業的信用貸款總額,9 月下降 0.2%,去年 12 月至今是第一次呈現下滑。
經濟學家表示,企業信貸近期快速下滑,反映出全球經濟或有繼續萎縮的趨勢。
TD Securities 資深策略分析師 Annette Beacher 表示,商業信貸 9 月年減 4.6% 的趨勢,已足以和 1990 年代早期,澳洲經濟大衰退時的情況相提並論。
她表示,雖然大型企業可以和國際市場集資,確保內部資本能力,但中小型企業正為嚴苛的信貸條件所苦。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 Helen Kevans 表示,9 月商業信心的劇烈下滑,令人感到相當意外,因其他經濟數據,皆反映出投資開支計畫應有更好發展。
但信貸市場的表現,也可能代表企業希望在利率尚為歷史新低時,加緊集合資金償還債款。
個人信貸在 9 月也月減 0.2%,因政府年初施行的經濟刺激措施,現今影響力正逐漸消弭。
==
10.國際美元走弱 新台幣終場升值4.5分 收32.535元
新台幣匯率今(30)日早盤受到國際美元走弱以及出口商拋匯的影響,暫升 8.7分,午盤過後,新台幣匯率受到央行進入外匯市場買匯,以及部分外資匯出的影響,縮小升值幅度,終場升值 4.5分,收 32.535元,合計成交量 10.75億美元。
美國公布第 3季經濟成長率 3.5%,優於市場預期並激勵美股大漲,再次讓投資者風險偏好再起,也降低美元的避險需求,造成美元指數再度跌破 76關卡,來到75.917,單日跌幅高達 0.66%。
外匯交易員指出,早盤新台幣匯率除了受到國際美元走弱外,由於是 10月最後 1個交易日,出口商拋匯需求仍大,使得新台幣匯率約在32.500附近狹幅震盪,午盤過後,央行開始買匯縮小升值幅度,再加上部分外商銀行回補美元,終場新台幣升值縮小至 4.5分,收 32.535元。
本日新台幣匯率以 32.580元開出,盤中最高價為32.478元,最低價為 32.580元;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為 6.16億美元,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為 4.59億美元,合計成交量 10.75億美元。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ellowocean 的頭像
    yellowocean

    耶魯歐迅實業

    yellowoc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