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倒數,該作的事情應該都作完了吧?
採買、吃飯、收行李,還有我要拿下亞洲職棒大賽的冠軍!!
終於拿到全家福照片了,看起來真是很優,跟之前拍的有很大差異啊哈~~
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寫個幾句,貼個新聞,感覺有在動著。
當寫手,幫忙打字,總是比較沈悶了點。
最後兩天,加油!
==
1.紐約匯市─全球經濟復甦引發高收益率需求 美元下跌
美元兌歐元三天來首度下跌,並創新一年低點。證據顯示全球經濟復甦,促使投資人買進投機性高收益資產,美元避險買盤消退,價位下跌。
美元兌紐元跌幅最大,美元兌澳元亦下跌,國際開發銀行說,今年該地區經濟體擴張較預期為快。巴西里耳上漲,Moody’s將巴西信用評等調高至投資級。
分析師說,就經濟復甦而言,資金將撤離美國,轉進機會較佳地區。
20工業國領袖定於9月24至25日在匹茲堡舉行會議,預期可能呼籲降低全球貿易赤字,可能使得美元對手貨幣進一步上漲,美元亦因而疲弱。
--
這標題好爛,每次都差不多是這種標題。
還不如不要寫……
==
2.能源盤後─預期上周庫存下降 原油收高1.84美元
知名企業一致選擇HiNet IDCwww.idc.hinet.net透過HiNet最大網路骨幹及全國最多用戶提供專業穩定服務。企業資訊委外首選!
原油期貨周二為四個交易日來首度上漲,突破每桶71美元。美元疲弱,股市上漲及預期美國原油庫存進一步下降,支撐了市場氣氛。
分析師說原油數據周報可能顯示,由於進口仍然偏低,上周原油庫存再度下降。美元周二再度下跌,美元兌歐元下跌至一年低點。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開始了為期二天的會議。
紐約10月原油上漲1.84美元,或2.6%,至每桶71.55美元。10月原油周一下跌逾3%,跌破每桶70美元。
11月原油收高2.6%至每桶71.76美元。
分析師說,美元再度有賣壓,且股市走強,支撐了今日原油走勢。基本面在能源市場遭到忽略。
在華爾街,美國股市自周一的跌勢中反彈, S&P500 指數上漲約 0.6%。
外匯交易方面,歐元上漲至1.4821美元高點。美元指數下跌0.8%至76.147。美元疲弱通常會拉抬以美元計價商品價格,如黃金與原油,因為對持有外幣投資人而言,價格變得更為便宜。
能源資訊局(EIA)將於周三公布上周能源庫存,為投資人所重視。
接受Platts公司調查的分析師預估,9月18日結束的一周,原油庫存減少225萬桶。
分析師預期煉油廠產能使用率亦下降,汽油庫存預估增加80萬桶,蒸餾油庫存增加150萬桶。
==
3.FHFA:美國7月房價較6月上升0.3%
美國聯邦住宅金融局(FHFA)周二公布,美國7月房價較6月上升0.3%。
但7月房價較去年同期下降4.2%,較2007年4月高點下降10.5%。
7月房價相當於2005年3月水準。
6月房價由上升0.5%下修至上升0.1%。
在九個地區中,有五個地區房價上漲,太平洋各州上漲1.6%,漲幅領先。
==
4.加拿大7月份零售銷售意外下滑0.6% 遜於預期
加拿大統計局周二公佈,零售銷售經過連續 2 個月強勁上揚後,7 月份意外較前月下滑,係因汽油價格下滑,以及超市和家用電子產品商店的銷售表現疲弱所致。
7月份銷售下滑 0.6%,遠遜於分析師預期的 0.6%升幅。5 月份和 6月份的銷售分別上升 1.1%和 1.0%。
新車與二手車銷售呈現溫和成長,扣除汽車項目後,銷售下滑 0.8%。依據銷售量而言,整體銷售量月減 0.1%,與去年同期相較則下滑 4.9%。
統計局表示,汽油價格下滑 3.4%是拉低 7 月份零售銷售的主因,過去 4 個月裡的 3 個月中,汽油價格是抬升銷售數據的主要原因。
消費者花費在食物和飲料商店的費用減少了 1.5%,可能是因為今夏較以往同期的溫度低,減少了各城市在烤肉季節時的消費。7 月份家庭電子產品和應用產品銷售月減 2.5%,6月份銷售時期因有新手機產品導入市場,因此銷售表現較好。
==
5.紐西蘭脫離經濟衰退 第2季GDP升0.1%
紐西蘭終於擺脫了3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家統計局公佈,受益於消費者支出及原木、乳製品出口上升,紐國第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增加0.1%,為6季來首度正成長。
外界預估,紐西蘭上一季 GDP應萎縮0.2%。有利多消息支撐,紐元匯價應升走高,兌美元創下13個月新高。
奧克蘭ASB Bank首席經濟學家Nick Tuffley說:「從 GDP意外上揚來推論,紐西蘭央行的升息時程可能會比預期來得早。」
從近期數據來看,紐西蘭的消費經濟氛圍已大為好轉;政府統計的第二季房價為 6季以來首升,Westpac Banking 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則創下18個月新高。
統計局報告指出,佔紐西蘭經濟比重 60%的消費者支出,第二季成長0.4%。產品與勞務出口則上升4.7%,主要有賴原木與乳製品的輸出增加。
GDP報告公佈後,紐元匯價創下13個月新高的0.7264美元,漲幅達1%。
--
台灣還在衰退……
==
6.英國首相布朗:振興方案尚未對全球經濟產生最大影響
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表示,旨在刺激需求、由政府主導的支出計畫尚未對全球經濟產生最大的影響,並重申擔心太早取消這些振興經濟措施。
在啟程前往美國匹茲堡參加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之前,布朗昨天在倫敦向記者強調:「刺激措施對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將大過現在所產生的成效!」
「我們想要做的是保護經濟從衰退中回春,我們擔憂演變成蕭條。」
英國政治人物呼籲政府抑制支出,聚焦於縮減預算赤字,英國明年預算赤字將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12%,是G-20最高。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4月推測,英國2008-2010年期間的財政刺激方案金額共計佔GDP 3%,而美國佔3.2%、日本佔2.9%。
布朗在峰會上將尋求各國領導人的支持,希望在經濟政策方面能協調合作,並處理貿易失衡、銀行家紅利等問題。
布朗今天飛往美國,本周稍後出席在匹茲堡舉行的G-20高峰會。
==
7.IMF:資產泡沫不能被忽略
國際貨幣基金(IMF)周二說,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與其他國家央行犯下一個錯誤,即忽略了2000年代初期,住宅不動產與證券市場醞釀出的資產泡沫警告訊號。
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非是導致目前危機的唯一元凶,央行應該注意到初期的警告訊號,避免這場災難,IMF在半年度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說。
「貨幣決策官員應更注重避免資產價格大漲,」IMF分析師說。「貨幣決策官員應當注意到這波危機之前的警告訊號。」
雖然Fed與其他央行犯了政策錯誤,放任泡沫擴大,但在泡沫破滅時,他們提出了振興方案,則是正確的做法。
回顧過去40年中,88件銀行危機案,IMF發現強勁的總體經濟政策,如降息,自由貸款,採取振興支出計劃等,使得經濟生產下滑幅度有所減少。
這項研究對全球經濟有著溫和影響,IMF說。對遭遇銀行業危機的國家而言,七年後,生產仍較趨勢水平低了10%。
IMF說,執行結構性改革,是限制傷害所必須做的工作。
==
8.亞銀:大陸推振興方案 推遲經濟重建腳步
亞洲開發銀行(ADB)表示,大陸的振興方案與刷新歷史紀錄的銀行業貸款,中斷了將經濟成長動力從投資、出口導向轉至以民間消費為主的努力。
今天發表的報告顯示,有鑑於投資與放款激增,亞銀將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從原本推測的7%上修至8.2%。2010年預估值則從8%上修到8.9%。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各國領袖,本周將在匹茲堡集會,研商降低全球支出與消費不均衡的政策,這種失衡狀況對這波金融危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陸規模高達4兆人民幣(5860億美元)的振興案,對抗出口下滑的立意雖佳,卻也造成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更依靠投資。
ADB首席經濟學家李金沃認為,「去年發布的財政刺激措施與2009年的積極寬鬆貨幣政策,已經減輕了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衝擊,在逐步停止財政刺激措施之後,北京的挑戰在於將注意力導向重建之路」。
為了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ADB向落後國家提供貸款。
--
經濟的復甦最終還是要回到消費端,才能持續成長。
大量投資只能維持假象而已。
所以雖然台灣,或者是說全球都好像景氣復甦了。
失業率沒有停止惡化,就業沒有改善,最終消費的部分還是看不見光明。
==
9.台灣在金融風暴中展現高度韌性 穆迪給予Aa3主權評等
台灣央行今 (22)日指出,穆迪信評公司(Moody’sRatings)發布今(2009)年台灣主權評等年度報告,其中外幣與新台幣之政府公債評等、國家評等與銀行存款評等上限皆為 Aa3,評等展望亦維持穩定,主因台灣經濟雖遭逢國際金融危機,惟仍展現高度韌性,致評等結果均與去(2008)年相同。
穆迪指出,台灣的高儲蓄率,以及經常帳始終維持順差,展現旺盛的金融活力,此結構性特色使政府財政赤字得以全數由國內舉債支應,加以資本市場具有效率,因而降低融資成本,有助減輕未來政府債務負擔,此外,兩岸關係的進展將是影響未來債信評等之重要因素。
穆迪也肯定台灣政府因應國際金融危機之應變能力,包括及時採行適當措施,穩定市場信心,政府實施存款全額保險,並強化中小企業信保機制,分擔銀行授信風險,使銀行充分發揮金融中介功能,此舉有助穩定企業與存款戶信心,並維繫銀行體系正常運作,有效降低此波金融危機對家庭與企業之負面衝擊,振興經濟方案部分包括發放消費券、減稅與增加公共基礎建設等措施,提振國內需求,同時,實施長短期促進就業方案,紓緩就業市場嚴峻情況。
報告特別指出,央行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政府積極的危機管理措施,有助維持企業及消費者信心,並以豐厚外匯存底作為後盾,有效確保市場充裕的流動性,並營造雙率穩定、低度通膨的金融環境,有利國內經濟迅速恢復動能,而且受國際金融海嘯衝擊,台灣出、進口隨之衰退,惟因出口仍具高度競爭優勢,且進口減額又大於出口減額,致經常帳順差擴大,加以國人海外資金回流,使外匯存底持續攀升,對外部位表現相對強健。
央行表示,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國際經濟衰退,台灣在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及央行寬鬆貨幣政策之下,有效降低可能的負面衝擊,此一危機應變能力,普遍受國際信評公司肯定,可由年初惠譽對我國主權信評報告與本次穆迪的主權信評報告中予以證實,由於政府政策逐漸發揮成效,國內經濟已自谷底回升,今年第 4季起經濟可望恢復正成長。
--
金融機構對於海嘯的反應很不錯,幾乎沒有多大的影響。
但是嚴重依賴電子產品出口的經濟體系,卻沒有躲過海嘯而被淹沒了。
央行很強,政府很爛,這真是一個奇妙的事情。
==
10.錢難賺! 台灣7月平均月薪3.98萬元 年減6.72%
主計處今(22)日公布 7月每人月平均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為 3.98萬元,月增 3.56%,年減 6.72%,其中, 7月經常性薪資為 3.58萬元,月減 0.14%,年減 1.87%。
1-7月平均薪資為 4.38萬元,年減 7.16%,其中經常性薪資為 3.56萬元,年減 2.62%,主計處表示,因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減少 0.71%,致實質平均薪資減少 6.50%,實質經常性薪資亦減少 1.93%。
工時部分, 7月受僱員工每人月平均工時為 189.2小時,月增 5.7小時,年減 0.2小時; 1-7月平均工時為 172.1小時,年減 6.7小時,其中正常工時減少 3.2小時,加班工時亦減 3.5小時;就各行業觀察,以製造業減少 13.5小時居首,其他服務業減少 7.9小時次之。
--
慘。
==
11.雙創紀錄!台灣8月失業率6.13% 67.2萬人沒頭路
主計處今(22)日公佈 8月份失業率為 6.13%,再創歷年新高,也是自 1978年 1月統計以來連續 2個月突破 6%,主計處表示,主要還是受到應屆畢業生持續投入尋職影響, 8月失業率較上(7)月提升 0.06百分點, 7月失業人口達到 67.2萬人,同樣繼續刷新歷史紀錄。
台灣受到網路泡沫化,經濟衰退的影響, 2001年8月失業率為 5.17%,首度突破 5%,去(2008)年 9月金融海嘯發生以來,失業人口也從 46.4萬人升高到目前的 67.2萬人,增加 20.8萬人。
主計處指出, 8月就業持續成長,就業人數為 1028.5萬人,較 7月續增 2.7萬人, 8月失業人數為 67.2萬人,較 7月增加 9千人,其中初次尋職者增加7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則減少 6千人;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之失業率為 6.07%,較上月上升 0.06%; 8月勞動力參與率為 58.03%,較 7月上升 0.13%。
世界主要國家(地區)最新失業率如下:美國 9.7%,加拿大 8.7%,德國 8.3%,英國 7.9%,日本 5.7%,香港 5.4%,韓國 3.8%,新加坡 3.3%。
※金融海嘯以來台灣失業率與失業人口
失業率(%) 失業人口(萬人)
2008M9 4.27 46.4
2008M10 4.37 47.6
2008M11 4.64 50.6
2008M12 5.03 54.8
2009M1 5.31 57.7
2009M2 5.75 62.3
2009M3 5.81 63
2009M4 5.76 62.5
2009M5 5.82 63.2
2009M6 5.94 64.6
2009M7 6.07 66.3
2009M8 6.13 67.2
(資料來源:主計處)
--
看看其他亞洲國家……
我們真是更慘。
==
12.義大利Q2經調整後失業率升至7.4% 上觸3年新高點
義大利統計局 (Istat) 周二 (22 日) 表示,經季節調整後,今 (2009) 年第 2 季失業率創下 3 年來的新高,主要原因在於經濟持續放緩,對實體市場情況造成嚴重衝擊。
義大利第 2 季失業率由上一季的 7.3% 上升到 7.4%,小型企業為因應經濟危機,不得不削減員工節省開支,越來越多年輕的義大利勞工,失去其現有的臨時或兼職工作。
統計局指出,第 2 季失業率未經調整前為 7.4%,相較之下第 1 季則為 7.9%。
未經調整的失業人口分布比率中,尤以義大利南部地區最為嚴重,第 2 季該地區失業率竄升到 12%,是北部地區的兩倍有餘。
--
趕緊拿個歐洲國家來安慰自己……
==
13.美元走弱與外銀拋匯 新台幣升值3.3分 收32.386元
今(22)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受到美元走弱與外銀拋匯的影響,終場升值 3.3分,收 32.386元,本日新台幣匯率以 32.419元開出,盤中最高價為 32.343元,最低價為 32.419元;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 10.96億美元,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為 3.49億美元,合計成交量 14.45億元。
外匯交易員指出,新台幣匯率受到美元走弱,以及外銀拋售美元的影響,雖然央行持續進場調節,但美元走弱趨勢明確,央行只好順勢而為,新台幣匯率多在 32.365附近價位區間震盪。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今日表示,短期美元弱勢主要是受到美國經濟表現較預期差,歐元區表現則優於預期,導致美國升息預期縮減幅度超過歐元區,較不利美元後勢,且近期投資者風險偏好程度提高,美元做為避險的需求降低,此外,美國政府因應救市急遽增加的赤字問題,並將對美元形成壓力。
不過,梁國源指出,美國貿易結構失衡的現象在其節制消費下已漸改善,且各國對美債需求仍強,有助支撐美元,因此,上述多空力量相互拉扯下,預期美元走勢僅微幅貶值。
對於新台幣匯率,梁國源預估今年平均匯率為 33元,主要是隨全球景氣回溫,台灣出口減幅亦縮小,新台幣不致過弱,而且資金持續流入將提供新台幣匯價支撐,是以新台幣匯率走勢將呈現微幅升值。
==
- Sep 23 Wed 2009 08:32
9/23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