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紐約匯市─美國經濟緊縮減緩 美元下跌至今年低點
美元兌六種主要外幣下跌至今年低點。報告顯示,美國經濟緊縮幅度低於分析師預估,削弱了美元的避險需求,美元因而下跌。
一份政府報告顯示,瑞典第二季經濟緊縮速度減緩,瑞典克羅納兌歐元上漲至12月以來高點。美元兌英鎊連續第五個月下跌,創五年來最長下跌期間。一份英國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信心指數守於2008年4月以來高點,英鎊因而上漲。
分析師說,典型的形態是好消息對美元屬利空。
台北時間03:22 美元下跌1.3%至1.4261兌1歐元,昨日為1.4075。日元下跌0.4%至135.04兌1歐元。
追蹤美元兌一籃貨幣走勢的美元指數下跌至78.22,創12月18日以來最低水準。
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率下降1%,低於預期,第一季為下降6.4%,創27年來最大降幅。庫存下降年率達1411億美元,創新高。
分析師說,庫存數據顯示第一季與第二季提貨大增,這對下半年的GDP極為有利。
瑞典克羅納觸及10.4兌1歐元,創12月1日以來高點。瑞典上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修正為年率下降6.2%,前一季為下降6.5%。
本月,克羅納兌歐元上漲4.8%,兌美元亦上漲5.6%。
加元報1.078兌1歐元,接近十月以來高點。未在意政府報告顯示,加國5月經濟下降0.5%,降幅高於預期。
分析師說,市場的樂觀與經濟數據已脫鉤,加元走勢領先了基本面。
英鎊上漲1.2%至1.6707美元,英國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持平於-25,去年同期則為-39。
分析師說,投資人應買進美元,賣出日元,目標在105日元之上。日本貿易與投資數據惡化,使得日元受到壓力。日元為十工業國中,最為高估的貨幣。
--
英鎊站上1.67了,換台幣也超過55了。
看來我沒什麼機會在中間賺匯差,就抱著這些英鎊乖乖的吧~~

==
2.能源盤後─美元疲弱 GDP改善 支撐原油收高2.51美元
原油期貨周五上漲3.7%至一個月高點,突破每桶69美元,一反本周的跌勢。
政府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緊縮低於預期,原油價格因而上漲。美元疲弱亦推升了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
美國股市7月上漲,亦支撐了原油價格。
紐約9月原油上漲2.51美元,收於每桶69.45美元。創7月1日以來,近月合約最高收盤水準。盤中走勢仍震盪,一度下跌至64.96美元。
原油本周收高2.1%,7月則下跌0.6%。
分析師說,美元疲弱及股市反轉,支撐了原油走高。但因過去一周呈現的基本面不佳,預期未來一周左右,原油可能下跌。
原油本周走勢大幅震盪,周三,政府數據顯示,由於需求下滑,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大幅增加,近月合約大跌近6%。周四,原油則大漲逾5%,清除了周三大部份的跌幅。
--
油價這種東西真是太扯,一天可以跌慘慘,一天又可以漲爽爽。
70美元的壓力不容易過,但是也不是個合理價位。

==
3.美國勞工部:過去一年勞工成本增1.8% 創1982年以來最小升幅
根據美國勞工部周五 (31 日) 發布資料顯示,至 6 月為止的過去 12 個月中,美國企業勞工成本僅增加 1.8%,創下自 1982 年迄今,最低的金額升幅紀錄,反映國家經濟受嚴重衰退衝擊。
勞工部表示,今年第 2 季內,企業雇佣成本指數(Employment Cost Index,ECI) 揚升 0.4%,僅略多於第 1 季的 0.3%,該季升幅創下有史以來最低的紀錄。
在景氣艱難的時刻,企業機構選擇裁撤員工、削減薪資並減少加班時數,以節省開支費用。
此 1.8% 比率除包括歷史新低的薪資揚升紀錄,另有 70% 為補償費。
包括醫療保險和養老金計畫的福利金,過去一年也上升 1.85,為自 1997 年 9 月以來的最低紀錄。
過去 12 個月的薪資升幅,遠低於去 (2008) 年同一時期內的 3.1% 升幅。分析師認為,即使經濟衰退告一段落,失業率仍將繼續上升,而工資也將持續面臨壓力,通貨膨脹相對便不構成威脅。
==
4.IMF:美國經濟復甦將會緩慢
國際貨幣基金(IMF)周五說,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與國會推出的鉅額振興方案,已開始讓嚴重疲弱的美國經濟回復平穩,但如果出現復甦,可能僅是緩慢。
在與美國定期性的磋商中,IMF說即使美國經濟明確回穩,美國決策官員仍將面臨幾項艱苦的挑戰,尤其還需要讓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正常化。
「經濟生產大幅下滑的態勢,似乎已結束,」IMF說。「然而,隨著金融壓力仍然吃緊,復甦可能緩慢。此外,經濟成長率仍將大幅低於過去的趨勢。」
展望未來,IMF說,歡迎政府對金融管理體系的改革所做的提議。Fed與國會需要發展出縝密的退場策略,明確的溝通有助提升市場對這些措施的信心。
==
5.惠譽稱英國AAA主權信貸評級穩定 然需調整日後財務政策
信評機構惠譽周五 (31 日) 確認,英國政府的「AAA」主權信貸評級安然無虞,但提出警告表示,在經濟回復趨穩後,該國將面臨重大的財政挑戰,並認為英國需要重新調整其財務政策。
該機構表示,英國政府的信貸評級穩定,降等的機會不高。在今 (2009) 年稍早,競爭對手標準普爾對英國發布了負面的信貸評等展望。
金融市場對此報告反應不甚明顯。
惠譽表示,由於政府在經濟疲軟時縮減稅收,增加開支以刺激發展,英國預算赤字和公共債務在未來幾年內將上升。
政府負債總額 (general government gross debt) 在 2010 年末,估計將上升至等同於 GDP (國內生產毛額) 的 80%,較 2007 年底增加 44%,表示政府財務情況將以最迅速的步伐向下惡化。
然而英國在金融危機起始時,債務負擔較其他先進國家輕鬆許多,且到 2010 年時,公共債務將不會高於其他評級「AAA」的國家,包括法國、德國和美國等等。
惠譽指出,英國政府發布長期公債的集資能力,令其擁大量自由資金,因此可施行強力措施支持經濟,援助金融業困境。
惠譽另表示,今年下半年估計英國經濟將呈現積極成長,因企業削減庫存速度減緩,且財政救援專案成效浮現;但公司同時警告,接下來幾年中經濟狀況將「持續低迷」,因消費者家庭需要時間清償債務。
==
6.瑞士信貸建議投資人見利拋售 俄羅斯股指自6周高點下挫
因原油價格上漲,能源供應商表現隨之揚升,然此效應似將告終,瑞士第 2 大銀行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Group﹔CS-CH) 建議俄國投資人「見利拋售」,俄羅斯股指周五 (31 日) 由 6 周高點回落。
Micex 指數台北時間 01:40 微漲 0.65%,報 1053.30 點。
瑞信分析師 Alexander Redman 在報告中寫到:「俄羅斯股市受石油影響甚大,而我們對現今原油價格抱有警戒。因此我們決定在獲利回吐前早日抽身。」
根據《Bloomberg》編纂資料看來,俄羅斯股市過去 90 天來,每日走勢可謂和油價如影隨形。由 30 支成份股組成,其中絕大多數為能源類股的 Micex 指數,由於擔憂經濟衰退將導致燃料需求下滑,上個月由 6 月 1 日的高點重挫逾 20%。本月上揚達 6.5%,而今年內目前已揚升 65%。
瑞士信貸的新興市場投資組合包含歐洲、中東和非洲和俄國,現公司將其俄羅斯之股市評等將「加碼」調降至「減碼」。MSCI 新興市場指數今年內已上漲 36%。
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OAO Rosneft (ROSN-RU) 和最大非國營石油生產商 OAO Lukoil (LKOH-RU) 股價各自下滑超過 2%。該國第 2 大鉀肥生產商 Uralkali (URKA-RU﹔URKA-UK) 更是引領股指下跌。
瑞士信貸表示,俄羅斯主要的出口混合原油 Urals,今年漲價 62%。到了 2010 年可能將上漲 5%,2011 年則為 18%,帶動該國經濟各自成長 2% 和 4%。
--
但是油價還是漲回去了70美元。
照這樣看來只要不要有太多悲觀數據,油價是下不來的。
俄羅斯應該股價還是會上行。

==
7.國內需求降 西班牙5月經常帳赤字下降近半 至49.9億歐元
西班牙央行於周五 (31日) 公布,由於對外國商品需求疲弱, 5 月經常帳赤字較去年同期縮減近半。在金融風暴爆發之前,西班牙原為全球經常帳赤字第 2 高的國家。
西班牙 5 月經常帳赤字下降至 49.9 億歐元 (約70.4 億美元),去年同期則為 92 億歐元。5 月貿易赤字則下降至 29.1 億歐元,去年同期則為 74.3 億歐元。
西班牙 5 月進口較去年同期下降 34.1%,西班牙5 月出口亦降 22.6%。且因消費者擔憂經濟衰退與失業而撙節支出,6 月零售銷售也連續 11 個月下滑。
BNP Paribas 經濟學家指出,西班牙經濟收縮程度不若其他歐盟國家,但其經濟狀況受到國內因素影響大於國外因素。所以經濟復甦的路途也會較為痛苦。
西班牙經濟在去年沉浸於長達 10 年的房市榮景時,經濟學家就曾警告,該國的經常帳赤字將會上升至難以置信的程度。
==
8.美國眾院通過法案 將對主管薪資設限
美國眾院周五通過了一項法案,將對高層主管與員工薪資設限,並賦予股東投票權,決定主管報酬。此一法案獲得通過,與華爾街交易員與銀行家獲得七位數紅利,引發了眾怒有關。
紐約州檢查長Andrew Cuomo昨日公布一份報告指出,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支付至少100萬美元報酬予約4800名主管與員工。這些機構中,有多家係接受政府7000億美元紓困方案的基金。
此一法案,遭到大多共和黨議員反對,卻於周二獲得眾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通過。該法案包括一項措施,要求企業報酬委員會應由獨立人士組成。
一項較具爭議的措施,名為對薪資的發言權。此一措施將賦予投資人不具約束力投票權,對主管報酬進行投票。此一措施,共和黨議員多反對,但民主黨則支持。
--
想要管理金融肥貓是一件兩難的事情。
公司虧損,甚至讓投資人慘賠,主管卻坐領高薪,的確不合理。
就好比說一般在買各式金融商品,營業員等等可以從中獲得手續費,還可從獲利中分紅,虧損時卻沒有責任。
但是限制薪資上限是否會淪為社會主義的走向?
如果有能力的主管,薪資受到限制那會影響到勞動市場的薪資自由度,也是不合理。
我個人是社會主義擁護者,認為薪資水準應該受限制。
不過未來如果我進了金融業,那就再說好了……既得利益者的思維啊……

==
9.外資匯入 央行守住32.8元 新台幣升值3.9分 收32.818元
台北匯市今(31)日因外資匯入,央行阻升,並守住32.8元;新台幣終場收在32.818元,升值3.9分。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8.62億美元,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為3.62億美元,合計成交量12.24億美元。
新台幣以平盤開出後,升幅逐漸放大,一度勁揚1.09角;午盤暫收32.763元,升值9.4分,下午盤開出後,升幅縮小到3.9分。
外匯交易員指出,國際美元走弱,新台幣今日走升值格局,台股早盤曾經大漲102點,部分外資金融機構在上午匯入,新台幣一度勁揚1.09角;加上出口商在月底拋匯,央行一早就進場買匯調節阻升,新台幣升幅縮小。
交易員表示,央行在下午盤加強阻升力道,守住32.8元的態度明顯;也有其他外資回補美元,新台幣升幅再度縮小到3.9分
若由新台幣 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走勢觀察,1周遠期合約價約以價平作收,1個月遠期合約價以折價8分作收;折價幅度縮小,顯示海外法人對新台幣未來升值的預期降低。
交易員進一步分析,從央行今天死守32.8元的態度觀察,新台幣下周必須在美元走弱,台股走揚下,吸引更多外資匯入,才能進一步升破32.700元的前波高點,預估在32.8-33.0元間區間盤整的機會較大。
--
只靠守住匯率維持出口商的競爭力,足夠嗎?
話說回來,英鎊在這段期間從1.60~1.67,變動幅度高達4.4%,台幣大約從最低33.23~32.78,變動幅度僅有1.34%。
匯率相對穩定,英鎊對我來說當然相對變貴。
可是這樣子在景氣復甦之後就會再創榮景嗎?
我看到匯率爆炸的南韓還是能夠穩住陣腳,匯率到底只是輔助。
南韓從競爭者到現在變成主要品牌與主力廠商,從競爭代工到現在自有品牌。
台灣只靠雙A畢竟是不足的。

==
10.從DS到Wii 行銷業者:任天堂下個新戰場應該是手機
擁有 15 年以上軟硬體行銷經驗的 Hardy Way 總經理 Dave Rosenberg 在《Cnet》撰文表示,行動裝置很可能是未來各家遊戲廠商爭相競逐的新前線。
Rosenberg 認為,時代已經改變了,電玩的遊戲方式早已跳脫傳統電玩主機或是個人電腦的格局。傳統遊戲廠商的想法若不改變,未來勢必被潮流所淘汰。
顧問公司 Eurotechnology Japan 總裁 Gerhard Fasol 近期曾發表有關線上商店的研究報告,討論現今風行的線上商店對日本遊戲產業影響,以及日本遊戲主機製造廠嘗試如何讓電玩主機成為家庭娛樂的中心。
自從日本 DoCoMo (9437-JP) 的 i-mode 服務於 1999 年開放下載手機遊戲,這些手機線上遊戲總下載次數逐年向上成長,甚至超過傳統電玩軟體銷售量。
Rosenberg 表示,許多遊戲廠商並未真正發掘這股商機,甚至逕自認為遊戲市場正在縮小。
Rosenberg 表示,Nintendo (7974-JP;NTDOY-US;任天堂) 所推出的 Wii 主機掀起體感遊戲風潮,並且吸引許多非核心玩家體驗遊戲世界的美好,但是 Microsoft (MSFT-US;微軟) 及 Sony (6758-JP;SNE-US;索尼) 的遊戲策略仍跟不上這樣的潮流。
Rosenberg 認為,任天堂也許已跳脫傳統電玩的框架,但是在對上 iPhone 這類行動裝置時,還是無法成功打入這類手機遊戲市場。
Rosenberg 表示,不論手機或是電玩公司,都努力想將產品結合更多功能,努力成為使用者的生活中心。因此任天堂現在令人關注的動向,未來會不會順勢推出一台電玩手機?
任天堂若真有推出電玩手機的計畫,Rosenberg 認為,要讓這台手機能夠相容現行遊戲,應是極大的問題。
Rosenberg 樂觀表示,出門要一起帶上手機及掌上型電玩的時代,很可能即將終結。
--
任天堂有著許多的挫敗,最近的成功也是靠著失敗經驗得到的教訓。
不過呢,在掌上型遊樂器上,目前累積了真的許多的成功經驗。
手機通話功能本身不是一個太過於困難的技術,要整合進DS不是問題。
配合DS既有的觸控體感等等,藉由手機遊戲攻入市場指日可待。
再加上日本通訊業最厲害的網路服務……
或許將來手機市場的新一波競爭,就是日系手機的逆襲。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ellowocean 的頭像
    yellowocean

    耶魯歐迅實業

    yellowoc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